扳指,乾隆爺癡迷的玩意兒
時間:2018-10-22 來源:網絡 評論:0 點擊:
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,發展至清朝為極致。乾隆癡迷于玉,其中以扳指為最。故題詩五十余首,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: 快馬飛生耳后風,浮麋數
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,發展至清朝為極致。乾隆癡迷于玉,其中以扳指為最。故題詩五十余首,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: 快馬飛生耳后風,浮麋數肋中無空。漫言刻玉占佳兆,發羽抨弦屢此同。

縱馬飛奔,彎弓射雕,玉韘環指、箭無虛發......男兒的豪情與壯志,在千里沙場獵場之間呼嘯。玉扳指又叫玉韘,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,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,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。
后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,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。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、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,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制成的扳指,好一點的才會使用材質更為堅硬的。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。至清時期,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,由于造型優美,大氣美觀,引得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仿,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,上及皇帝與王公大臣,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,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。
乾隆皇帝與扳指之間有著一段不解之緣,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幅《乾隆大閱圖》,畫中的乾隆頭戴帥盔,描繪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,也就是1739年,在京郊南苑舉行閱兵儀式的情景。這幅圖中,乾隆右手拇指上就佩帶一只和田白玉扳指。清大帝喜歡的東西,時至今日依然流行。因流傳下來的量少,故而清代和田玉價格高。

尤值得一提的是,在2007年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,一套盒裝7枚清乾隆御用玉扳指格外引人注目,拍出4736萬港幣的價格。所有扳指中膛大小、樣式基本一樣。其中,碧玉、漢玉、翡翠四件扳指上都刻有乾隆帝的御制詩,做法都是常用的回紋邊或萬字紋邊。


縱馬飛奔,彎弓射雕,玉韘環指、箭無虛發......男兒的豪情與壯志,在千里沙場獵場之間呼嘯。玉扳指又叫玉韘,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,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,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。

后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,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。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、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,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制成的扳指,好一點的才會使用材質更為堅硬的。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。至清時期,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,由于造型優美,大氣美觀,引得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仿,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,上及皇帝與王公大臣,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,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。


乾隆皇帝與扳指之間有著一段不解之緣,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幅《乾隆大閱圖》,畫中的乾隆頭戴帥盔,描繪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,也就是1739年,在京郊南苑舉行閱兵儀式的情景。這幅圖中,乾隆右手拇指上就佩帶一只和田白玉扳指。清大帝喜歡的東西,時至今日依然流行。因流傳下來的量少,故而清代和田玉價格高。

上一篇:玉石里的“神龍”,再一次改變了我對傳統題材的看法
下一篇:最后一頁
分享到:
收藏

評論排行
- ·第十屆國石杯玉緣閣八件...(2)
- ·玉器店主被暴打 價值千...(1)
- ·男子偷完玉蟬欲再次行竊...(1)
- ·用滾筒仿制出來的籽料要...(1)
- ·收藏玉器工藝品四字真言(1)
- ·關于公司組織戶外集體出...(1)
- ·屈原,一塊不為世俗玷污的玉(1)